2015年对国内大宗商品来说是比较悲催的一年,甲醇亦是如此。在国内经济萧条且下游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国内甲醇企业多存在亏损现象,企业开工率下滑,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渐凸显。在此形势之下,新环境法的实施进一步向甲醇市场施压,行业中部分集中度较低的甲醇制造企业也面临的洗牌的风险。
甲醇产能过剩逐渐凸出
自2010年起我国便在全球甲醇产能中占据了第一的位置,据中宇资讯统计,2011-2014年我国甲醇产能平均年增长率在20%,2015年我国甲醇产能到达7500万吨左右。国内甲醇开工率今年以来维持在55%以上或附近,产量保持高速增长。而国内甲醇需求量约在4500万吨左右,甲醇产能过剩情况仍然严峻。此外,我国每年进口甲醇量约在400-500万吨。而近几年北美等地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发展迅速,国际产能不断增加,产能过剩严重,迫使价格持续走低。进口甲醇具有价格优势,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
甲醇产业集中度低
目前我国甲醇产业集中度不高。目前国内大型甲醇装置中仍以西部甲醇制烯烃企业配套甲醇装置为主,逐渐形成神华宁煤、中煤集团、宁夏宝丰等产能在百万吨以上的装置。虽然已经形成一些大型的规模化企业,但我国中小型甲醇生产企业仍然众多,国内超过50 万吨/年的生产企业仅有 44 家,产能占据国内总产能的55%,剩余45%的产能分布于275家企业,且布局相对较分散,不利于商品甲醇的集中储存、运输和加工,也不利于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监管。伴随着国内淘汰、合并落后产能的逐步实施,甲醇产能集中化、装置规模化,将成为我国的主要特点。
环保压力升级
入冬以来,以北方为主多地被雾霾笼罩,环境污染近一步升级,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治理力度和防控程度进一步加大。甲醇产业作为一种高能耗、高碳排放的煤化工产业,属于高污染行业,在节能、节水和污染物减排方面的任务很重。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在阅兵和APEC会议召开期间,我国部分地区甲醇企业就有限产停产事件,而随着后期环保严查,也必将会对16年内甲醇市场形成影响,其一,高的环保要求必会提高成本,致使甲醇行业的盈利能力将会降低。其二,新的环保要求或将部分新建煤化工企业“挡在门外”,以至部分企业投产时间推迟。
综合而言,目前我国甲醇行业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开工不足、集中度不高、安全环保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完全解决。2016年甲醇市场在此基础上或许还将受到国内经济下行,国际原油低迷等宏观数据以及下游需求、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未来走势也将变得更加复杂化。